工業生產中,不必要的水份混入往往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險事故,而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氯化氫遇水的危險性。氯化氫本身就有較強的吸水性。但是氯化氫中的水分卻會直接影響日后的產品生產質量。
來自外管的氯化氫氣體和乙炔氣體通過低溫冷卻器和深冷冷卻器逐步降溫至-10℃左右,通過不同溫度下,水的蒸汽壓不同來脫除氣體中水份,這種處理工藝可將氣相中的水份脫除至300ppm左右。分為有兩種工藝路線:第一種是兩種氣體分別通過冷卻器冷卻降溫脫水,后混合進入預熱器并進入轉化裝置;第二種是兩種氣體在初步冷卻之后,先進行混合,然后進入深冷冷卻器深冷脫水,最后進入預熱并進入轉化裝置。兩種工藝路線的原理是一樣的,第二種是在第一種的改良路線,出發點基于氣相中的水蒸氣分壓不同。
氯化氫氣體中的水蒸汽分壓是以鹽酸的飽和蒸汽壓計算的,乙炔中的水蒸汽分壓以水的飽和蒸汽壓計算的。相比較鹽酸上的水蒸汽分壓較低,混合之后能凝結一部分水以鹽酸形勢排出,降低后系統的深冷消耗。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在混合之后,氣相中的水蒸汽凝結下來的水產生的熱量大部分都是給氣體帶走,總的熱能值并沒有減少,并不能降低后系統的深冷消耗。不過混合冷凍有一個優點,就是溶解在水中的乙炔量減少,而溶解在水中的氯化氫量相應增加,所以氯化氫富余而電石相對緊張的企業可以采用混合冷凍方法。
一些企業出現水份超標的情況,干燥效果不理想,但溫度控制在指標在合格范圍之內。這里有一因素是氣相中的水蒸氣被冷凝下來之后,有一部分水并不能通過換熱器管壁降至氣液分離段被分離出來,而是以水霧的狀態被氣相夾帶到后系統中去,導致水份超標。如果在深冷冷卻器或氣體混合器后加一水霧捕集器,這對系統干燥效果將是立竿見影的。
去除氯化氫中的水份是氯化氫提純的一個重要步驟,含水的氯化氫不僅會降低產品品質,在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腐蝕也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